主站 首页 技术支持 资料下载 在线留言  
 
   
   
 
 

漫谈机器人技术与工业检测

时间:2012-6-7 9:30:45    点击:3586    

 

       前言:以下为赛克数码总工的互动对话摘录

 

      这是我一年多来,一直没静下心来要写的一个话题。由于专业的原因,我一直处在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领域和设备研发设计之中。基于数码图像技术、底层函数运算建立起来的机器视觉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基于微米级精密运动控制与柔合控制技术,基于测控合一的自动学习、自动判别、自动修正所建立起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其实已经成熟和快速实用化。它的首要应用领域,并不是象“扫地机器人”、“潜水机器人”、“炒菜机器人”这样的领域,而是工业化生产过程的最后两个环节——装配和质检。这是这一轮中国经济的真正动力源,即廉价劳动力和人口红利主要从事的领域。其实,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所宣布的装配机器人和无人化工厂并非是忽悠,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中国的成本优势彻底丧失。国际竞争态势亦将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如何应对,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这不是学院派干得了的地带,学院派只能干“积木技术”。对复合型前沿技术地带和工艺依赖度极高的工业化设备,他们属于业余级水平。所以,学院派至多只能开个头,高效能与高稳定的中高级地带学院派取不了关键作用。

 

        国内说搞机器人的,多半是搞运动控制和机电一体化出身的,其实机器人的关键是机器视觉技术和空间函数运算及测控合一,即眼睛与大脑。

 

       中国与印度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人投机成性。印度搞软件圆,先建模组构件CBB库。模组化和构件库建设很慢,颇费时间与精力,但是,建好构件库之后的研发则非常快速,且稳定。中国则不同,不且不建构件库,更不可能CBB共享,处于低水平的开发模式。

 

        机器人时代是技术集大成的时代,极具创新空间。

 

       小日本强很多,他们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数字图像技术用于工业过程识别,国内院校大多到2003年才开始开设机器视觉类课程。然而,真正能进行产业级机器人设备的底层研发,必须通晓光、机、电、软件,任何一个方向需要3-4年吃透。

 

      比方,巡航导弹的双眼视觉和飞行姿态纠正,比方自动武备的敌我识别、锁定、高速瞄准,自动开火...

 

       在高速运动中完成目标搜索,判别,锁定,自动修正....做出相应的动作,微米精确三维空间动作B…“机器人”根本就不必是人形。其实,人们常识中有一个误区,总觉得机器人必须是人形,然而机器人技术首先应用的地带是“专用机器人”,是针对具体需要研发,比人的极限能力强得太多。比方,人眼只能比辨0.1mm,机器视觉可以做到它的500倍,人的反应0.1秒,机器视觉可在3毫秒之内轻松将一个圆的不圆度测出,并以20-60mm/s的速度精确走位到微米级精度以内。

 

        机器人技术,应用于通用化代替人并无实用意义。代替人在一件具体的事情则不同,比方,代替人装备数码产品,代替人完成质检。代替人开枪,代替人排雷,代替人飞翔....。

 

        模式识别有两种,一是函数运算的分析与拟合,二是缺陷库建立后的对比与理化拟合。这些都是针对具体事情才更具意义,误报率与漏过率降到最小,抗干扰性与环境适应性提到最高,从而使其效能远远大于人。

 

        谈谈正事,随着机器人技术实用化,中国彻底丧失廉价劳力和人口红利之后,你预测的中国经济格局与走向?

 

       山寨,同质化竞争,最大的恶果是过早透支市场。当廉价劳力与人口红利优势彻底丧失后,拼的将是资源与污染。

 

        现在能山寨是因为配件生产与主机装备的代工厂都在中国,具有山寨所需要的完整产业链环境。随着装配与质检机器人的实用化普及,就象富士康这种企业,它用会把技术含量高的地带放在大陆,无人化工厂必然设在台湾。美国亦如此,美洲无人区设工厂比中国更合适。山寨的天然优势将自然消失,可能会象十多年前广东沿海的二手货市场。

 

       这个观点亦不对,装配机器人和质检机器人,造价并不高,都在数十万以内,但效能极高,往往都是一台套设备代替数十至数百人,并且误报率与漏检率亦远低于人工。

 

       你的观点错了。比方,我四年前组织研发的Iphone手机屏幕检测设备,一台机器可代替36台美国OGP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可代替九十年代的测量投影仪500台以上的效能。装配与检测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只是针对性研发与制造,其实造价并不高。

 

       中国的产业链配套能力,一是市场催化,二是牺牲环境,三是透支资源催出来的,只要主导单外移,这种配置优势管不了很久,珠三角一些老市场的变迁就是好例子。

 

       无人化装配工厂,技术层面已经成熟,造价与效能的经济性方面亦已可行。未来十年将快速改变现行工业体的最后两个用人地带。

 

       经济需要有活水才能放大,需要分析原动力在哪儿,当原动力抽走后会慢慢冷下来。一如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地缘经济。

 

       中国就三块主导,一是廉价劳力与廉智力型劳力展开的产业链,二是牺牲环境的产业链,三是消耗资源的产业链。第一块其实是对中国伤害最小的,第二、第三块伤害都大。剩下的是基于三者而建立起来的次生经济和次次生经济。次生经济是被带活的市场,次次生经济是所谓的上层建筑参与分利。当第一块慢慢收缩变小后,中国整个经济结构中相对优质一点的原动力减少,改变在无形中慢慢显现。

 

       象联想这样,利用自身市场,做屋门口老大的运行还有蛮多机会。但是,终归驱动中国经济的一个动力因素改变了,同时,高房价高通胀下创新力被扼杀,支撑资源价值的因素贬值,经济冷去之势暂时看不出抑制方式。

 

       我们现在的优势是主体部分的产业链还在,有制造低价位设备的基础,可以大量试制各类总装线用专用型机器人和检测线用专用型机器人的环境条件。不利因素是,中国时下的环境无法组建团队,集结人才。随着国外无人化工厂逐步投入实用,现行环境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

 

       我敢说,这样的创新型领域靠国家军团一定不行。这样的领域,就是需要象八十年代的无线电技术展开那样的环境与条件,国家军团的低效和官僚机制,无法成为主进军团。

 

      创新需要团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与劳动力密集型领域的研发完全不同,需要相对低一点,没有过大生存压力的空间。

 

       不对,信息技术是平台型技术,机器人技术是复合型应用技术。打个比方,信息技术只是给了一条公路,机器人技术则是将各领域技术合成,造出在这条公路上随意发展起来的各类车辆与飞行器。装上了眼睛与大脑的机器,信息技术给了它承载智慧的平台,灵巧的躯体,独特的功能,远远超过人的能力极限与效能,将彻底改变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力构成和要素市场。

 

      在工业领域,主要是四大块:一是设计,二是加工,三是装配,四是质检。设计,以CAD,3D软件为基础以完全突破了人的表达极限,只要你能想到,设计已不再是问题;加工,以数控加工设备的突飞猛进发展的十年下来,几年前就以不再存在量产问题;装配,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实用化,未来十年会彻底改变对人的依赖;质检,以AOI技术对缺陷检查的快速普及和全自动影像测量技术对尺寸测量的改变,以及复合于缺陷和尺寸叠加的专用机器人型设备的快速研发与普及,并基于网络技术的质控体系,将实现实时检测...从此以后,简单劳力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将大幅下降。

 

        呵,中国的天使与风投就不说了,眼下中国模式不改都没戏。单说硅谷模式,硅谷银行是可以将创业公司的股权向银行抵押的,从而解决创业者本人的生存压力和创业团队主要人

 
 
  Copyright © 2024 , Cadcne.com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Cadcnc.com      粤ICP备100584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43